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晴報【全力備戰DSE 坐姿錯頸椎壞】

晴報 02-04-2015

全力備戰DSE 坐姿錯頸椎壞

中學文憑試正在舉行,考生或要長時間坐在書桌前最後衝刺溫習,有脊醫提醒,姿勢不正確或桌椅高度不合適,有機會造成頸椎錯位等問題,或出現頭痛、難以集中精神等情況,恐影響成績。

 不少考生都要長時間溫書備戰考試,註冊脊醫王漢榮指,不少考生溫書時都用錯姿勢,最常見的是頭部向前傾及肩膀向前聳;而近兩三個月每月有大約10宗相關求診,較平時增加五成。 

肩膀向前聳 易無精神 

王漢榮說:「頭每向前一吋,頸椎承受的重量增加超過十磅,容易頸椎錯位。」至於肩膀向前聳,王指這樣會令肌肉愈發繃緊,容易寒背,亦令肋骨受壓,影響呼吸,長期會因為缺氧而無精神。 

王漢榮又憶述,曾有備考DSE的文科男生,經常要寫文章,但常將身體前傾及低頭,導致頸椎錯位,亦令神經綫受壓迫,導致頭痛、膊痛、手痛、麻痹,更難以集中精神。他提醒,溫書時要保持背脊挺直,全身尤其是頭及肩保持放鬆,不要向前傾。

另外,書桌和椅子高度也會影響坐姿及脊椎健康。王說若書桌太矮或椅子太高,身體容易向前傾;若書桌太高或椅子太矮,則容易不自覺聳肩,尤其是拿筆的一邊肩膀,長期或致高低膊及頸椎錯位。

寫字多恐網球手

王漢榮說,寫字昤手腕要向上抬,長期或令肌肉勞損,導致「網球手」,建議每20分鐘小休片刻,例如放下筆喝杯水。

溫習正確坐姿

1. 頭部不要前傾
2. 臀部坐至椅子最入處,整個背部緊貼椅背
3. 手肘處呈110至120度角,前臂與地面平行
4. 大腿與小腿垂直,腳平放地上,若不夠長可墊矮凳

5招預防紓緩

1. 可用書架將書本放斜,避免低頭閱讀
2. 每20分鐘小休片刻,如放下筆喝杯水
3. 若感到肩頸疲勞痠痛,可用發熱貼敷
4. 右手將頭按向右肩,維持10秒,做10組;左邊亦如是。
5. 拉橡筋帶鍛鍊背部菱形肌

商報【腰痛勿忽視 護腰從細節做起】

商報 02-04-2015

腰痛勿忽視 護腰從細節做起

不少人都有腰痛的情況,但不是每個人都會花時間去治療,或找出原因。原來腰痛很可能是脊骨出現問題的警號,亦可能是不良姿勢或用了不適合的枕頭或床褥所造成,不要以爲休息下或小作按摩便可以,長期腰痛最好還是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査。

腰痛的警示

我們的腰骨每天要承受整個身體的重量,如果加上姿勢不正確,腰背所承受的壓力就更加以倍數增長,若感到長期腰背痛,有可能代表你的脊柱關節已有一定的勞損。腰痛的成因可大致分為:日常損傷(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脊椎關節退化:如關節炎、椎間盤退化、老年性骨質疏鬆症:長期工作勞損,如需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此外,一些需要重複性地彎腰或搬運重物的工作,也會大大增加患上腰痛的機會。

怎樣選擇合適的枕頭、床褥?

一天24小時當中,睡眠佔了三分一的時間,所以選擇合適的床褥和枕頭非常重要。註冊脊骨神經科王漢榮醫生指床褥應選擇一些較有承托力的床褥,如質地較硬加上一層薄薄的軟墊就最為適合。
王醫生又指出其實仰睡和側睡對枕頭的要求各有不同,仰睡時枕頭的高度應以頸骨的弧度為標準,王醫生建議腰痛患者可在仰睡時墊高膝蓋的位置,有效紓緩腰痛和減輕腰部的壓力。而側睡就以膊頭至頸的長度為準則,注意選擇枕頭的準則是以枕頭受壓後的高度來計算。王醫生建議在側睡時,可擺放一個小枕頭在兩腿之間,可有效減少盆骨所受的壓力。

紓緩頸至腰部運動

從頸部至腰椎,在正常情況下應呈一直線,因此我們進行紓緩運動時應從頸部開始,亦可因應需要而局部舒緩。要有效預防頸、腰背痛,最好養成定時進行紓緩運動的習慣,每星期最少三次或以上,以達最佳效果。

頸部伸展運動

Step 1: 雙眼往前望,把右手放在左耳上往右拉,維持10秒,左右各10次。此動作有效伸展頸側的肌肉,增加其柔軟度和彈性。
Step 2: 把頭往左轉向45度後下巴往下壓,維持10秒,左右各10次。此動作可伸展後頸肌肉。

腰部伸展運動

Step 1: 身體平躺,雙手放在兩旁,收腹,腹部往下壓,帶動盆骨轉動,維持10秒,重複動作5次。此動作可紓緩腰部壓力。
Step 2: 身體平躺,雙手放在兩旁,膝蓋合著彎曲,雙腳掌踩地,呈拱橋狀,但上背與頭部仍貼著床。然後深呼吸,腹部用力往下壓,盆骨會微微向上傾斜,維持10-15秒,然後吸氣放鬆,重複整組動作5-10次。此動作可伸展背部和腹部的肌肉,增加其柔軟度。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信報【脊椎錯位 無覺好瞓】

信報 24-03-2015

脊椎錯位 無覺好瞓

上星期日是世界睡眠日,國際精神衞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從2001年開始,便把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希望喚起大家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我們天天睡眠,不過並非每個人經常都睡得好,根據衞生署2008年資料,每十個香港人中,便有兩人,即約一百四十萬人有失眠的徵狀,另外每八人之中就有一人是失眠症患者。
失眠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精神緊張、情緒問題而導致失眠。亦有些因為藥物影響或是身體痛症而未能入睡,若長期失眠除了令人疲乏、精神和體力不支、記憶力減退和注意力不能集中外,對青少年及兒童來說,亦會減少生長激素的分泌,不利身體發育。脊骨神經科醫生王漢榮更指出,逾七成的腰痛、背痛、頸痛膊痛的患者求診時都表示,因痛症令他們睡眠時輾轉反側,直接影響睡眠質素,情況令人關注。
脊椎痛症可嚴重影響睡眠質素,令身心受損。

脊椎痛症有增無減

現今科技發達,不少日常生活習慣都正改變,令很多以往較少有的健康問題漸漸普及,脊骨問題是其中之一。王漢榮表示相對於五年前來求診脊骨問題的病人也有上升,估計與智能產品的普及有關。「我們在交通工具上都會見到很多機不離手的低頭族,長期低頭看平板電腦、坐姿不正確等都會令頸椎及腰椎受到沉重壓力,令人產生痛症。相對於五年前以四五十歲病人為主,至現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求醫比例大幅度增加,有年輕化的趨勢。」
以早前一名二十一歲男子求診為例,由於他是寬頻銷售員,經常要低頭用平板電腦給客人介紹計劃詳情,加上平時回家坐車也愛埋首「煲劇」,令他的頸椎出現問題。「初時以為頸梗膊痛屬於小事,直到問題持續,影響每晚的睡眠質素,令他睡醒後頭部劇痛,而且醒後猶如未睡般疲勞才求診,最終發現肌肉並不平衡,頸椎出現嚴重錯位。由於他的工作要經常低頭,以致頸痛、頭痛、手部麻痹及痠軟,嚴重影響了他的工作及日常生活。結果經三個月的療程才能紓緩情況,同時也要他持續改善低頭的習慣,並間中作伸展的活動以減低肌肉繃緊的狀況才有好轉。」
王漢榮指出脊椎錯位及椎間盤突出的情況有年輕化的趨勢。

長期受壓軟骨突出

類似情況其實並不罕見,王漢榮指出來應診的患者通常求診時都會表示睡醒後背脊不適,頸部會有麻痹、火燒、針拮的感覺,無力或背脊非常痛楚,輕則一段時間活動後方能活動正常,重則產生劇痛,動彈不得,求診後發現脊椎錯位或是椎間盤突出。「很多人有錯覺椎間盤突出是腰椎或盤骨出現問題,但其實由頸椎至胸椎都可能出現,視乎那一節受到壓力出現異樣。而所謂椎間盤突出,大部分則是骨與骨之間因長期受壓令軟骨突出,突出的軟骨壓住神經線,而產生痛楚。不過,大致上可以憑痛或麻痹的位置略知脊椎那部分出現問題,若手痹則主要是頸椎問題,而腳痹則主要與腰椎有關。」
針對脊椎錯位及椎間盤突出治療方法因嚴重的程度而異,輕則以手法治療方式把錯位的骨矯正或改善姿勢習慣紓緩痛楚,而重則要轉介專科作手術。不過王漢榮表示最好還是防患於未然,平時的姿勢正確,以減低情況惡化的機會。

睡得好姿勢要擺好

每天睡眠八小時,姿勢正確可減低脊椎痛症的出現。人的身體結構中,脊骨有其生理弧度的,若平睡時,枕頭必須有突出的部分來承托頸椎突出的生理弧度,選擇枕頭時則以貼合頸背弧度為佳,此舉能增加承托的支點,減低頭部與膊頭之間懸空時令頸椎額外承受的壓力,令肌肉及頸椎得到全面的休息。至於側睡,則可以用一個較厚的咕𠱸夾在腿與腿之間,以減低腿骨一邊傾斜塌下令腰椎所承受的壓力。如側睡卻沒有在腿間放上咕𠱸,久而久之腰椎及盤骨長期受壓,容易會錯位及有椎間盤突出等情況。
至於趴睡王漢榮並不建議。「趴睡會令頸椎及腰椎承受較重的壓力,特別對椎間盤及肌肉的壓力會較大,而趴睡時為了呼吸,頭會長時間轉向一面,令頸椎錯位的機會較大,長期會對頸椎有不良影響。」
枕頭的選擇也要注意,坊間枕頭有不同物料,不過無論羽毛或太空綿,都以受壓後的厚度作為準則,一般平睡以貼合頸背弧度為佳,而側睡枕頭的厚度則要大約頸至膊頭的距離,然而每個人的身形體重有異,不能一概而論按枕頭的大小購買,最重要是經嘗試舒服才購買。
除睡姿外平時坐姿也要正確,以減腰痠背痛的機會,正確的坐姿應是臀部完全坐於坐位上,背部盡量貼近椅背,令整個背部的力卸於椅背上,以減低所有力度壓於盤骨。不少人也習慣看電腦時頭不自覺向前傾,正確的坐姿是耳珠、膊頭及臀部成一直線,避免頭部過前而增加頸椎的壓力。此外,如用智能產品,也盡量以輔助架協助,以減低頸部長期維持向下,令20分鐘做伸展運動,轉換姿勢,減低肌肉長時間繃緊,防止肌肉痛及長期受壓。
把頭呈45度角, 低頭下巴向下,手放在後枕把頭拉低,保持10秒, 讓頸部有拉扯感覺,可鬆弛頸椎及附近肌肉。


2015年1月3日 星期六

明報【兒童枕頭 注意高度】

明報 03.01.2015

兒童枕頭 注意高度

很多時我們睡醒後肩頸背痛,都會歸咎於枕頭的錯,但對幼兒來說,即使枕頭不合適,他們也未必懂得表達,因此,作為家長更需要知道如何揀選合適孩子的枕頭,因兒童睡錯枕頭可能對脊椎生長造成長遠影響。
從脊骨神經科的角度,醫生一般不建議兩歲以下的幼兒使用枕頭,因他們的頸部比較脆弱,而且其脊椎生理弧度仍未開始形成,所以並沒有很大需要以枕頭作承托,香港脊骨神經醫務中心香港註冊脊醫王漢榮指:「十八個月大前的嬰孩,因頸椎發育未完善,不懂得控制肌肉活動,一旦不小心枕頭阻礙了呼吸,就有窒息危機,故安全起見,可於兩歲後才替幼兒準備枕頭。」
嬰幼兒脊椎弧度相對較小,一般來說,較平坦的小枕頭已足夠承托頸椎,然而待孩子日漸成長,家長也可留意其平日的睡姿,來選擇合適的枕頭。譬如喜歡仰睡的小朋友,可選擇一些較平坦的種類,反之,偏好側睡者,一些略有厚度的枕頭更為適合。「因側睡時,頸椎缺乏承托下,肩膀亦會受壓,形成所謂「落枕」,長遠可致肩頸痛、寒背、高低膊,甚至脊椎側彎等問題」他說。

揀選要點
1) 正確位置
  • 幼嬰頭骨仍在發育,中間凹陷的窩枕設計,可減少他們因長期仰睡造成復腦位置變得平坦(Flat Head)。仰睡時,頭部應置於枕頭中央凹陷位置,側睡時可睡在枕頭兩邊較高位,配合較高要求的承托。
2) 測試彈性
  • 不管厚薄,理想的兒童枕頭均需具有一定的彈性。選購時,可嘗試在不同枕頭位置如中央,邊位等,以兩指按壓下去,看看測試位置有否回彈至平坦,若然凹陷呈孔狀,就證明枕頭彈力不足。當枕頭用得太久,失去彈性,亦應更換新枕頭。
3) 適當斜度
  • 現時流行的斜枕,因其斜度可令呼吸較暢順,可於兒童鼻塞或呼吸不太暢通時使用,同時有助他們更容易入睡,減低窒息風險。
4) 透氣物料
  • 應選透氣度高,舒適及防敏感的物料,部分產品加入竹炭,加強吸濕及防霉功效,一旦枕頭內層的棉紗被沾污,常見如嬰兒嘔奶,建議更換新枕頭較衛生。
5) 安全配件
  • 現時不少歐洲國家均有安全指引,兒童枕頭配件必須符合安全守則,譬如枕頭套拉鍊不設拉扣,以防扣子不小心脫掉被幼兒吞服,或者刮傷其細嫩肌膚。
*家長可為喜歡側睡的小朋友準備攬枕,因它可為脊椎分擔承托部分壓力,讓脊椎更健康成長。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預防腰背痛小貼士


1. 保持良好坐姿、站姿及提舉重物的姿勢
2. 避免長時間坐著或立,宜於每30分鐘或1小時內轉換坐立姿勢。
3. 坐在椅子時,須保持腰部挺直,有需要時可加配軟墊保持腰部正常弧度,並注意內膝關節應與椅邊保留三隻手指位的空間。
4. 做任何運動前,應做腰部的熱身運動,減低受傷的機會
5. 定時做適當的腰背舒展及伸展運動,放鬆肌肉。
6. 均衡飲食,可以考慮補充一些抗氧化物,減少老化反應
7. 如果腰背痛楚持續不消失時,應找脊醫或專科醫生作詳細診斷,並配合醫生的建議作積極治療。

坐骨神經痛是指穿梭於腰背部然後通過臀部分佈到腿部的坐骨神經受損後所產生的痛症。其實,坐骨神經是由腰椎4神經根(L4,5)到薦椎第3神經根(S1,2,3)組成,乃是全身最大最長的一條神經,經腰和臀部伸展到整個下肢。因此,坐骨神經痛的患者會覺得腰骨和臀部有劇痛及麻痺,並由臀部一直蔓延至大腿後外側、小腿及足部。很多腰背痛患者都誤以為自己患有坐骨神經痛。真正的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壓到坐骨神經其中一條的主要神經根而產生的。除了壓迫之外,發炎反應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可引致坐骨神經痛


王漢榮註冊脊醫 ( Dr. Keith Wong Hon Wing ) ,  Registered Chiropractor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脊醫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容易患上坐骨神經痛的高危人士


【容易患上坐骨神經痛的高危人士】

1. 日常坐勢不正確的人士,例如蹺腳、側坐、坐下後仍然將銀包放在褲後袋。
2. 經常彎身綁鞋帶的人士
3. 孕婦
4. 工作需要長時間坐下或彎腰的人士
5. 腰背曾受過創傷的人士
治療坐骨神經痛
1. 椎間盤突出:突出的椎間軟骨壓迫到便會產生發炎,而引起坐骨神經痛。
2. 腰椎退化或過度勞損令腰椎骨之間的神經線受壓。
3. 腰椎周邊軟組織發炎。
4. 椎管狹窄而壓到神經線。
5. 骨刺增生:因為骨刺長於腰椎骨的後部, 令神經槽變少, 所以神經受壓。
6. 腰椎、骨移位,令神經線受壓,引致坐骨神經痛
7. 腫瘤使神經線受壓,造成疼痛。
8. 受到意外撞擊:例如運動受傷、跌倒、交通意外等, 導致腰椎或盤骨移位,,令神經受壓。

王漢榮註冊脊醫 ( Dr. Keith Wong Hon Wing ) ,  Registered Chiropractor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脊醫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腰背痛的治療方法


1.  脊科治療:用一些特別的矯正器及特別的手法矯正輕度錯位的脊推關節。
2.  脊科物理治療 : 運用一些特別的理療器材如肌肉電療和超聲波等來鬆弛腰背部附近的肌肉及增加該處血液循環。
3.  運動治療 : 用一些針對腰背肌肉的治療運動,目的是強化腰背肌肉、增加患處肌肉的柔軟度、減低痛狀覆發的機會。
4.  盡快接受正確的矯正治療, 往往因為病情拖延愈久, 相對地治療時間也愈久。

預防腰背痛小貼士:
1.  保持良好坐、立及提舉重物等姿勢
2.  避免長時間坐著或立,宜於每30分鐘或1小時內轉換坐立姿勢。
3.  坐在椅子時,須保持腰部挺直,有需要時可加配軟墊保持腰部正常弧度,並注意內膝關節應與椅邊保留三隻手指位的空間。
4.  做任何運動前,應做腰部的熱身運動,減低受傷的機會
5.  定時做適當的腰背舒展及伸展運動,放鬆肌肉。
6.  均衡飲食,可以考慮補充一些抗氧化物,減少老化反應   
7.  如果腰背痛楚持續不消失時,應找脊醫或專科醫生作詳細診斷,並配合醫生的建議積極治療。

王漢榮註冊脊醫 ( Dr. Keith Wong Hon Wing ) ,  Registered Chiropractor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脊醫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