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日常多拉筋 紓緩慢性關節痛】

經濟日報 27-04-2017


現正處於春夏交替季節,濕度「爆燈」,這日子不少人感到全身「冤冤痛」,尤其關節部位,更是重災區。這有可能與慢性關節痛有關,不得不留意。

不想痛楚埋身,平日多作伸展和拉筋,運動關節,問題可得緩減。

70歲的陳婆婆一直行得走得,一翻風落雨便驟覺關節隱隱作痛,後來過了潮濕的氣候痛楚仍未減。經脊醫問診及檢查後,原來婆婆的髖關節曾受傷,天氣變化令她特別覺得痛,痛時連行路也有問題。

其實除了受過傷,婆婆亦因年紀大關節退化,使病情更惡化。她只是右髖關節出現問題,顯示她日積月累的不正確姿勢也是肇因。婆婆以儀器、手法等治療,再指導下改善姿勢,及在家中做一些復康運動,兩至三星期後痛楚大大減少。


患者或有關節受傷前科

天氣潮濕為何容易引發慢性關節痛?「患者本身已有慢性關節炎症,因為天氣及濕度改變,會令關節內部受壓力突然轉變,因而產生明顯痛楚。」當中部分人士之前或有關節受傷,但沒有好好治理,使傷患形成慢性炎症,只是一直不覺得有痛感,待翻風下雨季節,痛楚便出現,最常出現的位置包括髖關節、膝關節、盆骨、腳踭等關節。

一些人誤以為這是風濕痛,「正因為是天氣濕度轉變才出現,因此不少人便把慢性關節痛誤是風濕痛。慢性關節痛通常發生於曾經受過傷之關節,而關節無好好治理,才會有慢性關節痛發生。開始時,很多人捽藥酒、按摩以為可了事,若屬慢性關節痛,這並不能奏效,應及早求醫找出真正病因。」而痛的程度亦因人而異,王漢榮指有部分患者確感到很痛,這要視乎當事人的受傷程度。

姿勢不當肇禍
除了長者外,事實上慢性關節痛影響者眾,例如熱愛運動一族,進行運動時受了傷置諸不理,在轉天氣時有關節痛,便奇怪為何二十多三十歲便出現風濕痛。若一直不治理的話,「當關節不斷受壓,便造成慢性發炎。想解決問題,患者要找出根源所在,是曾有傷患未癒、長期姿勢不當、累積的運動受傷等,對症治療,可望有一個全面的康復。」

另外,其他原因尚有:常蹺腳及穿高跟鞋(影響盆骨關節)、頭向前傾打電腦看熒幕(影響頸椎及肩關節)、坐下時身體歪斜(影響腰椎關節)。

遇上述情況,建議盡早求醫,因為要由醫護人員分辨是慢性關節痛或是其他病症,要及早處理及治癒患處,多運動,減低關節及肌肉的繃緊度,受傷的風險相對減少。

「愈早發現及年紀輕的,治癒效果更好,如3星期有明顯紓緩,若情況較嚴重,治療需要兩、三個月也不定。」

【運動關節小動作】動作1:雙手緊扣向前伸展,維持10秒,做3至5次。(陳國峰攝)


動作2:雙手緊扣向上拉,盡量將身體提高,腳踭要觸及地面。維持10秒,做3至5次。(陳國峰攝)
動作3:左手放在右耳旁,輕力向下拉,感覺到右頸膊有拉扯感。維持10秒,做3至5次。(陳國峰攝)

動作4:右手放頸後,左手放右手手踭,輕力向下壓,身體靠左側。維持10秒,做3至5次。*以上動作每日做2至3組。(陳國峰攝)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低頭60°頸椎負荷60磅 14歲少年頸椎生骨刺】


經濟日報 19-04-2017



智能裝置普及,不分男女老少、手機不離手的低頭族隨處可見。醫管局發現,港人頸痛問題有年輕化趨勢,每年有2成新症是因頸痛求診,近3成求診人士為40歲以下;頸椎骨刺患者最年輕的求診者只有14歲,理大更正在研究小朋友頸痛的情況。
專家提醒,低頭睇手機幅度不應超過2030度,否則令後頸肌肉負荷增5倍,建議每低頭半小時便要休息進行伸展動作,頸痛問題若持續逾34日,要盡早求醫,否則頸椎長期受壓,嚴重可導致癱瘓。
【延伸閱讀】正確用手機  坐時挺直站立挺胸
這類痛症或與長期低頭使用手機有關,除會導致頸緊膊痛,還可能引發手指痛、拇指肌腱發炎等問題;低頭的幅度不應超過2030度,否則會令後頸肌肉負荷增5倍,亦有機會令頸椎受損,傷害中樞神經,嚴重更有可能導致癱瘓。
近年港人患頸椎問題有上升及年輕化趨勢,20多年前67成求診者是腰椎問題、只有23成人是頸椎問題,現時則67成求診者是因頸椎出現問題,情況與港人用數碼產品有莫大關係。

以往頸椎退化患者多是40歲以後,但目前已呈年輕化,10多歲年輕人亦出現相關徴狀,最年輕的頸椎骨刺患者只有約14歲,因使用數碼產品如智能電話、平板電腦等,令他長時間低頭,加上做功課及閱讀時姿勢不正確,頸椎出現錯位及長骨刺,需要矯正關節,並改善其生活姿勢,又建議他多以蛙式游泳,以改善情況。
頸椎一旦長骨刺,只能透過治療阻止其繼續生長,而不能令其消失,若不理會則會愈長愈大及愈長,當刺及神經時,會導致手腳麻痺,嚴重更有機會癱瘓。

人們使用電話時會低頭及頭部不自覺前傾,令頸椎及肌肉承受的重力不平衡,曾有研究指,頭部每向前傾1吋,頸椎會增加10磅負荷。若長期如此,有機會令脊椎生理弧度被拉直,引發脊椎錯位、椎間盤突出等問題。
【延伸閱讀】手機滲透率高 80後不舒服才收手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正研究小朋友的頸痛情況,正常的脊椎就是由一個一個四方體組成,頸椎有7節、胸椎則有12節,前者是向前彎,頭骨、面部器官、腦袋等加起來達10多磅,頭長時間垂低,全靠頸骨後的肌肉拉住頭部,長久會造成肌肉疲勞、頸椎關節間尤其第67節會受磨損,而頸肌肉亦連着鎖骨、肩胛骨的位置,故造成頸肩痛的問題。
頸項有弧度與骨骼設計與肌肉柔韌性有關,長期低頭令頸項肌肉長期處於繃緊狀態,而頸項肌肉較大腿幼、力量較弱,拉得太緊除了疲勞,亦會令弧度消失,而頸的關節亦會僵硬、減低柔韌性,而近年求診者以上班族為主,亦有1819歲的年輕人,認為頸痛問題年輕化的情況不容忽視。


晴報【低頭長玩手機 小心變癱 專家教勿向下逾20度】


晴報 18-04-2017


新增說明文字

據電訊管理局數字,現時全港有1,600萬個流動裝置有上網,幾年前更有研究指出,逾半人有「無手機恐懼症」。醫管局發現頸痛問題有年輕化迹象,每年有2成新症是因頸痛求診,約3成年齡在40歲以下。有物理治療師提醒,低頭睇手機的幅度不應超過視綫水平以下2030度,否則令後頸肌肉負荷增5倍,長期或令中樞神經受損,嚴重可致癱瘓;亦有脊醫指,頸椎骨刺患者最年輕只有14歲。
80後林太早年前疑因坐姿不佳、而受肩頸痛困擾,最痛時要往醫院急症室求醫,「坐小巴前往醫院時,輕微震動都會好痛好痛。」雖然事後有注意姿勢,惟近年手機流行,林太又成為低頭族,經常在港鐵上用手機,睡前亦習慣在床上使用,她形容自己往往要到不舒服才肯「收手」,久而久之頸椎出現毛病,有時用手指輕輕一搓亦感痛楚。
後頸肌負荷增5倍 頸椎恐受損
據醫管局九龍中聯網物理治療部的數據,每年2.5萬宗新症當中,約2成、即5,000人是因頸痛求診,當中約3成是40歲以下。這類痛症或與長期低頭使用手機有關,除會導致頸緊膊痛,還可能引發手指痛、拇指肌腱發炎等問題。低頭的幅度不應超過2030度,否則會令後頸肌肉負荷增5倍,亦有機會令頸椎受損,損害中樞神經,嚴重可致癱瘓。
倘生骨刺 只可治療不會治癒
近年港人患頸椎問題有增多及年輕化趨勢,20多年前,67成求診者是腰椎有問題,只有23成人是頸椎問題,現則是「調番轉」。以往頸椎退化的患者多超過40歲,但現時10多歲亦出現相關症狀,遇過最年輕的頸椎骨刺患者只有14歲,因使用電子產品如智能電話、平板電腦等,令他長時間低頭,加上做功課及閱讀時的姿勢不正確,頸椎因而出現錯位及生骨刺的情況,要透過矯正關節、改善姿勢、及多游蛙式,以改善情況。他提醒,頸椎一旦長有骨刺,只能透過治療阻止其繼續生長,而不能令其消失。
玩電話時會低頭及頭部不自覺前傾,都會令頸椎及肌肉承受的重力不平衡,「曾有研究指,頭每向前傾1吋,頸椎會增加10磅負荷。」若長期如此,有機會令脊椎生理弧度被「拉直」,引發脊椎錯位、椎間盤突出等問題,亦有機會影響神經綫,導致身體麻痹、甚至癱瘓。35歲以下的求診者數目每年都增加超過1成,這些年輕患者當中,34成人初次求診時脊椎已被「拉直」,無法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