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你坐得正確嗎?】

很多人常常都說自己久坐後會出現肩頸痛,腰酸背痛等情況,有沒有想過是坐姿出現了問題? 現代人的生活中,一天中有超過一半以上時間都要坐著,使用電腦、閱讀、看電視等等,都會於坐著中渡過,錯誤的姿勢會令脊椎產生許多負面影響。

「錯誤坐姿會增加脊椎壓力」
相信大部分都市人一踏進家門後,便會攤坐於沙發上以舒緩一天的疲勞。有時候更會左倚右靠,此時令頸椎及腰椎壓力大增,如發育中的孩童經常攤坐,更有機會引致脊椎側彎。




於辦公室時對著電腦工作時,大多上班族很自然上身會向前傾,特別是頸部前傾,這對頸椎會帶來負荷,「頸伸前一吋,頸椎會多承受10磅」,長時間前傾有機會加速頸椎退化。

至於不靠著椅背挺直腰部坐,又是否對我們的脊椎最好呢? 其實不是,這令背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反而増加了脊椎的壓力。

「正確坐姿」
將自己的腰背及臀部完全地靠於椅背上,有需要亦可加腰墊以維持腰椎弧度。腳部貼於地面,或者在腳下放小椅子墊著防止吊腳,同時盡量把椅子靠近書桌,避免身體向前傾。

除了注意自己要坐得正確,也要避免久坐,每隔20-30分鐘便要站起來走動一下,以伸展肌肉及脊椎,以減輕它們所承受的壓力。


王漢榮註冊脊醫 ( Dr. Keith Wong Hon Wing ) ,  Registered Chiropractor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脊醫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大公報【孩子學跆拳道-防受傷錦囊】


大公報 21-11-2016

孩子學跆拳道-防受傷錦囊

怎樣才能擁有健康?都是老生常談,最重要的是有充足睡眠、飲食均衡以及運動。三樣之中,除非是運動愛好者,否則大多數人難以持之以恆地做運動。不過,若小朋友從小接觸某一種運動,它就有機會成為他們的興趣,甚至向更大的目標進發。今期訪問物理治療師伍潔珩,她本身是跆拳道黑帶二段高手,這個興趣就是她由小時開始培養。父母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原來跆拳道也可在孩子三、四歲時開始練習。
兒童要贏在起跑線,需要有健康的體魄,可是小小年紀要練踢腿、揮拳,恐防有機會受傷,那麼該如何治理因學跆拳道而受傷的孩童?物理治療師伍潔珩說:「孩童做任何運動,都能強身健體,練跆拳道亦然。跆拳道主要訓練孩童的平衡力和心肺功能。這項運動主攻踢腿,但已可帶動全身運動,例如手揮拳、跳躍等,這樣可加強孩童全身的協調以及平衡力,有助孩童的體格發展,並鍛煉心肺功能。即使訓練時他們有瘀傷腫痛,家長毋須太緊張,受傷後首四十八小時可先以冰敷止痛,及後再用熱敷以加促血液循環,幫助受傷組織痊愈。如傷勢持續一星期或以上都未痊愈,就一定要帶孩子看醫生,因有可能是骨折或出現更嚴重的情況。」

腳腕最易受傷

學習跆拳道約十年的她指出,跆拳道亦可訓練人的爆發力及柔軟度,因為跆拳道講求肌肉速度以及力量。她更認為因跆拳道有進級制,學員須透過考核以考獲更高一級色帶級數,此舉能增強孩童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再者,孩童少有參與成人搏擊比賽,受傷機會較微。
伍潔珩指,兒童若有動作協調障礙,跆拳道應可幫到他們。
她續說:「根據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的研究指出,兒童學了跆拳道三個月,平衡力會改善約七成。不過學跆拳道之前,先要了解容易受傷的身體部位,準備好手腳護具。尤其是腳腕,因踢腿、踢靶、踢木等動作,都須以單腳站立,並常扭動以及旋轉腳腕,這樣會令全身力量聚於腳腕,大大提升受傷機會。」
訪問到此,最奇怪的是,這黑帶高手伍潔珩為何不去做跆拳道教練而做物理治療師?伍潔珩笑笑說:「當年我師傅受傷,令椎間盤突出壓着神經線,師傅落地步行十分鐘就不能再行而跪下來,見師傅辛苦,自己就想,如果我是物理治療師,就可減輕師傅之痛。脊醫和物理治療師是兩種不同的治療,兩者各有好處。脊醫針對病者脊骨問題作出治療,物理治療師則針對病者肌肉作出治療,互相配合。我也會根據病者的情況,教他們回家做一些合適的運動。身體有毛病,徵狀通常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治療後,約一至兩星期就可減輕痛楚,但要真正及全面地治愈患處,則可能要花長時間。」

都市人多痛症

談及來求診的個案,伍潔珩指出多數是都市病,所謂都市病,便是打電腦、玩手機,加上坐姿不正確,長期如此,人便會肩頸痠痛。
「都市人離不開電腦和手機,由於脊骨和肌肉緊緊相連,其中一樣出現問題,會令各樣痛症陸續產生,如肩頸痛、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寒背、骨刺、頭痛、肩周炎等等。許多人以為坐骨神經痛是一種病,其實並不是。物理治療師會為病者作相應的肌肉治療,指導他們正確的坐姿。」伍潔珩說。


問到中國的推拿、針灸,和物理治療有何不同?她說:「以我了解,三種治療的理論不同,各有好處,而物理治療是針對性治療,以物理性方式為病者減輕痛楚。」



物理治療師伍潔珩本身是跆拳道黑帶二段高手。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大公報【慎防不良姿勢損脊椎】

大公報 14-11-2016

慎防不良姿勢損脊椎

近年,香港政府一直倡導市民要養成運動的習慣,以保持身體健康。但香港生活節奏急促,是「都市病」的高發地區,而脊椎疾病就屬於都市常見病之一。今期主題,我們邀請脊醫王漢榮為讀者講解脊椎的重要性。
脊椎是維持人體活動的最重要部位。脊椎內部有主要的神經線,傳遞腦部信息以控制肢體的活動。而脊椎受損將會帶來不可以預估的後果,而治療過程視嚴重情況而定,快慢不一致,但不能一概而論。脊骨錯位則不需長時間治療,患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姿勢,就能減低患上脊骨錯位機會。
很多人以為痛症及麻痺是因為骨刺產生,但其實是因脊骨錯位而引起的痛症例如手痛、麻痺的機會大很多。很多人對此都有誤解,當有以上徵狀出現時,應盡快找醫生或脊醫檢查。

掌管人的肢體活動

我們常在新聞中看到一些交通意外中的駕駛者或乘客,因車禍導致半身乃至全身癱瘓,當中大多因脊椎受傷引致;脊椎致癱的個案中,最為著名的是前中國隊體操運動員桑蘭在訓練時受傷,因頸椎骨折導致胸部以下高位截癱。
人的脊椎,自出生後至十六、十七歲左右,視乎性別、各人身體狀況而生長完成。而人的骨質密度大多到二十五歲至三十歲達到峰值,大約到四十歲左右便會逐步流失。對於嬰幼兒的脊椎保護,在他們每一個成長階段的過程裏,應順應其自然生長規律,不可過急鍛煉嬰兒坐立、行走等,因操之過急會影響脊椎的後期生長。為了保護脊椎的健康,除了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外,還需加強運動;而在長期維持一種姿勢後,應做一些簡單的放鬆活動,以及每三十分鐘注意調整姿勢。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離不開電腦以及手提電話等,長期維持不良的閱讀姿勢,會增加脊椎的壓力,引起肩頸膊痛。正確的頸椎位置,從側面看,上半身耳珠、肩膊、盆骨位應成一直線。

運動有利脊椎健康

大家在新聞中時有見到,有人因運動而使脊椎受傷的例子,王漢榮說:「一般來說,因運動而令脊椎損傷的機會大大不及因運動不足造成的損傷,但骨質疏鬆者要小心,運動過於劇烈有可能會導致骨裂等情況出現。」同時,他表示:「每天運動是必須的,如每天至少行走一萬步,這是一天的基礎運動量。」在多項運動中,游泳是對脊椎最佳的運動,同時亦會增加自身的肺活量。但王漢榮提醒:「游泳對骨質疏鬆者並不是最好的,最好應多增加負重類的運動例如步行,以增加脊椎附近肌肉群的強度,從而保護疏鬆的骨骼。」
長期坐姿不正確,易導致腰椎勞損,大多會引起脊骨錯位以及腰間盤突出,產生痛症,影響人們的日常活動。若產生此類情況,患者須先由醫生或脊醫診斷,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姿勢。
脊椎疾病除腰間盤突出外,另一種被人熟知的脊椎疾病是骨刺。對於骨刺,大多數人存在誤解,以為非常可怕。王漢榮解釋:「骨刺又名骨質增生,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人都會產生骨刺。一般來說,骨刺並不會引發痛症,但需注意的是當骨刺壓迫到附近神經線,才有痛症產生,從而影響日常的活動,這種情況下,患者就需接受治療。」

頸椎放鬆動作

(圖一)保持胸部挺直,雙肩放鬆,低頭,用手把頸部向下緩慢拉,保持十五秒,然後慢慢抬頭。動作重複四次。

(圖二)保持胸部挺直,雙肩放鬆,頭部向左側傾,左手把頭部向左緩慢拉伸,保持十五秒,然後慢慢恢復。左右交替,每個動作重複四次。

腰椎放鬆動作



(圖三)在瑜伽墊上,雙膝跪地,雙掌著地,抬頭望向前方,右手與左腿慢慢抬起,直至手、手臂、脊椎、腿維持一條直線,保持十五秒,後慢慢恢復雙膝跪地,雙掌著地,抬頭望向前方的姿勢,然後替換成左手右腿鍛煉。此動作每一邊重複四次。

(圖四)平躺於瑜伽墊上,雙膝彎曲雙腳著地,雙臂緊貼瑜伽墊,腰部緩緩抬起,使背部、腰部、瑜伽墊形成三角形,保持十五秒,後慢慢放鬆恢復。動作重複四次。

(圖五)平躺於瑜伽墊上,左腿抬起屈膝,雙手抱膝,把膝部盡量拉近軀體,保持十五秒,後慢慢恢復平躺姿勢,換右腿重複同樣動作。動作重複四次。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商報【兒童運動創傷護理勿忽視】

商報 04-11-2016

兒童運動創傷護理勿忽視

在一般大眾印象中,接受物理療法的以成年人居多,但其實相比起成年人,兒童活動量最大、自控能力低,更容易在運動時受傷。據物理治療師伍潔珩透露,孩子處於生長發育期,器官各方面還沒有成熟,如肌肉疲勞損傷,容易留下運動創傷後遺症,所以不少家長在小朋友因運動意外受傷後,多會找物理治療師幫忙放鬆肌肉,改善關節緊繃、肌肉萎縮情況,有助預防將來舊患復發的機會。
近年不少家長為了增加小朋友進入名校的本錢,均會讓小朋友最少有「一文一武」傍身,文方面多會揀鋼琴、繪畫,而武方面首選足球、籃球或功夫,當中跆拳道是近年大熱項目之一,只是小朋友進行如武術、欖球等埋身的運動時,往往容易產生運動創傷,輕則瘀傷,重則骨折。伍潔珩表示以跆拳道為例,有很多踢腿動作,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關節中的軟骨還沒有完全長成,長時間過度磨損膝蓋軟骨,日後容易形成關節炎,而且小童比成年人更容易骨折:「見過一位小朋友忘記握拳,手指叉開,當別人一腳踢過去時,造成手指脱臼。其實,當完成踢腿動作後,腳一落地便須配合走位,轉移重心,若一個動作配合不好,腳踝也是很容易受傷的。」

視患處選擇冰敷或熱敷

作為父母都不甚熟悉傷後護理的知識,當孩子不幸受傷,又應如何處理?伍潔珩建議當小朋友受到急性運動傷害後,須立刻採取護理措施,因為此時肌肉或是韌帶剛剛受到劇烈衝擊,可能引致撕裂、挫傷,並伴隨着微血管出血、發炎等症狀:「這時患者需要冰敷來抑制出血及發炎的情況,若用熱敷及局部按摩則會弄巧成拙,不僅不能減輕疼痛,而且還會由於血管擴張及組織進一步受破壞,便加重了受傷部位的疼痛及腫脹。所以受傷後,大家應立即進行冰敷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及局部腫脹,從而減輕疼痛。」至於冰敷階段時間的長短,須看傷勢的嚴重性而定,她表示一般會根據經驗:「前三天冰敷、三天後便熱敷,但須在36小時後檢查受傷位置,若是患部仍持續腫脹,便須繼續進行冰敷;若患部沒有發熱,便可進行熱敷,幫助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癒合。」

運動前須熱身20分鐘

其實不論是小朋友或是成年人,在進行任何運動練習時,伍潔珩忠告必須進行20分鐘的熱身運動,軟化肌肉,放鬆關節,進行訓練時,需按照教練指導的正確姿勢練習,以防止受傷。而兒童在運動時,穿戴護具是較好的自我保護措施,例如護胸、護腿、護襠、護頭等。

習跆拳道練肌肉力量

於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習跆拳道的伍潔珩,曾進入港隊及考獲跆拳道教練牌照。她表示跆拳道可作為一種鍛煉身體的運動:「跆拳道初學者的基本動作相對比較簡單,一般3至4歲便可以開始學習,全因這個年齡的孩子,一般具備了基本的溝通、接受和模仿能力。練跆拳道的好處,就是鍛煉小朋友的身體及專注力,例如各種踢腿、拉伸及配合的手臂動作,可以鍛煉他們的肌肉力量,藉此提高肌腱、韌帶和肌肉的彈性,從而讓孩子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心肺功能也得到很好的鍛煉。」

動作協調障礙兒治療有法

伍潔珩表示跆拳道除可鍛煉身體外,也是一種物理治療方法,有助治療動作協調障礙的兒童。「人體任何一個微小動作,都需要不同肌肉的協調配合來完成,約八成動作協調障礙患者會出現身體平衡困難,造成肌肉發展受阻,跌倒的風險也相對較高;由於患者肌肉發育過程比同年齡之學童落後,容易產生挫敗感及自信心低落。」她又指出,根據香港理工大學康復醫療科學系全球首次發現,患上動作協調障礙的兒童,在接受跆拳道訓練三個月後,成功改善平衡能力,耳水平衡功能也比訓練前進步七成多,所以她建議患者6歲起接受物理治療,同時選擇跆拳道作為課外活動,令患者減少抗拒運動之心理反應,效果會更佳。

熱身三式


1. 向後拉伸四頭肌,左右腳互換做。
2. 弓字步拉伸小腿肌,注意腰要挺直,左右腳互換做,如平衡力不足者,可以扶腰進行練習。
3. 拉伸腰部動作,注意手要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