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信報【脊椎錯位 無覺好瞓】

信報 24-03-2015

脊椎錯位 無覺好瞓

上星期日是世界睡眠日,國際精神衞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從2001年開始,便把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希望喚起大家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我們天天睡眠,不過並非每個人經常都睡得好,根據衞生署2008年資料,每十個香港人中,便有兩人,即約一百四十萬人有失眠的徵狀,另外每八人之中就有一人是失眠症患者。
失眠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精神緊張、情緒問題而導致失眠。亦有些因為藥物影響或是身體痛症而未能入睡,若長期失眠除了令人疲乏、精神和體力不支、記憶力減退和注意力不能集中外,對青少年及兒童來說,亦會減少生長激素的分泌,不利身體發育。脊骨神經科醫生王漢榮更指出,逾七成的腰痛、背痛、頸痛膊痛的患者求診時都表示,因痛症令他們睡眠時輾轉反側,直接影響睡眠質素,情況令人關注。
脊椎痛症可嚴重影響睡眠質素,令身心受損。

脊椎痛症有增無減

現今科技發達,不少日常生活習慣都正改變,令很多以往較少有的健康問題漸漸普及,脊骨問題是其中之一。王漢榮表示相對於五年前來求診脊骨問題的病人也有上升,估計與智能產品的普及有關。「我們在交通工具上都會見到很多機不離手的低頭族,長期低頭看平板電腦、坐姿不正確等都會令頸椎及腰椎受到沉重壓力,令人產生痛症。相對於五年前以四五十歲病人為主,至現在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求醫比例大幅度增加,有年輕化的趨勢。」
以早前一名二十一歲男子求診為例,由於他是寬頻銷售員,經常要低頭用平板電腦給客人介紹計劃詳情,加上平時回家坐車也愛埋首「煲劇」,令他的頸椎出現問題。「初時以為頸梗膊痛屬於小事,直到問題持續,影響每晚的睡眠質素,令他睡醒後頭部劇痛,而且醒後猶如未睡般疲勞才求診,最終發現肌肉並不平衡,頸椎出現嚴重錯位。由於他的工作要經常低頭,以致頸痛、頭痛、手部麻痹及痠軟,嚴重影響了他的工作及日常生活。結果經三個月的療程才能紓緩情況,同時也要他持續改善低頭的習慣,並間中作伸展的活動以減低肌肉繃緊的狀況才有好轉。」
王漢榮指出脊椎錯位及椎間盤突出的情況有年輕化的趨勢。

長期受壓軟骨突出

類似情況其實並不罕見,王漢榮指出來應診的患者通常求診時都會表示睡醒後背脊不適,頸部會有麻痹、火燒、針拮的感覺,無力或背脊非常痛楚,輕則一段時間活動後方能活動正常,重則產生劇痛,動彈不得,求診後發現脊椎錯位或是椎間盤突出。「很多人有錯覺椎間盤突出是腰椎或盤骨出現問題,但其實由頸椎至胸椎都可能出現,視乎那一節受到壓力出現異樣。而所謂椎間盤突出,大部分則是骨與骨之間因長期受壓令軟骨突出,突出的軟骨壓住神經線,而產生痛楚。不過,大致上可以憑痛或麻痹的位置略知脊椎那部分出現問題,若手痹則主要是頸椎問題,而腳痹則主要與腰椎有關。」
針對脊椎錯位及椎間盤突出治療方法因嚴重的程度而異,輕則以手法治療方式把錯位的骨矯正或改善姿勢習慣紓緩痛楚,而重則要轉介專科作手術。不過王漢榮表示最好還是防患於未然,平時的姿勢正確,以減低情況惡化的機會。

睡得好姿勢要擺好

每天睡眠八小時,姿勢正確可減低脊椎痛症的出現。人的身體結構中,脊骨有其生理弧度的,若平睡時,枕頭必須有突出的部分來承托頸椎突出的生理弧度,選擇枕頭時則以貼合頸背弧度為佳,此舉能增加承托的支點,減低頭部與膊頭之間懸空時令頸椎額外承受的壓力,令肌肉及頸椎得到全面的休息。至於側睡,則可以用一個較厚的咕𠱸夾在腿與腿之間,以減低腿骨一邊傾斜塌下令腰椎所承受的壓力。如側睡卻沒有在腿間放上咕𠱸,久而久之腰椎及盤骨長期受壓,容易會錯位及有椎間盤突出等情況。
至於趴睡王漢榮並不建議。「趴睡會令頸椎及腰椎承受較重的壓力,特別對椎間盤及肌肉的壓力會較大,而趴睡時為了呼吸,頭會長時間轉向一面,令頸椎錯位的機會較大,長期會對頸椎有不良影響。」
枕頭的選擇也要注意,坊間枕頭有不同物料,不過無論羽毛或太空綿,都以受壓後的厚度作為準則,一般平睡以貼合頸背弧度為佳,而側睡枕頭的厚度則要大約頸至膊頭的距離,然而每個人的身形體重有異,不能一概而論按枕頭的大小購買,最重要是經嘗試舒服才購買。
除睡姿外平時坐姿也要正確,以減腰痠背痛的機會,正確的坐姿應是臀部完全坐於坐位上,背部盡量貼近椅背,令整個背部的力卸於椅背上,以減低所有力度壓於盤骨。不少人也習慣看電腦時頭不自覺向前傾,正確的坐姿是耳珠、膊頭及臀部成一直線,避免頭部過前而增加頸椎的壓力。此外,如用智能產品,也盡量以輔助架協助,以減低頸部長期維持向下,令20分鐘做伸展運動,轉換姿勢,減低肌肉長時間繃緊,防止肌肉痛及長期受壓。
把頭呈45度角, 低頭下巴向下,手放在後枕把頭拉低,保持10秒, 讓頸部有拉扯感覺,可鬆弛頸椎及附近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