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滑鼠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滑鼠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3月17日 星期二

【錯誤坐姿】脊醫拆解辦公室最錯姿勢 坐姿錯易致肩膊痛-頸痛-背痛-滑鼠手-網球肘【附紓緩方法】

【錯誤坐姿】脊醫拆解辦公室最錯姿勢
坐姿錯易致肩膊痛-頸痛-背痛-滑鼠手-網球肘【附紓緩方法】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588782

TOPick 健康 16.03.2020



 長期維持錯誤坐姿,易引致肩頸背痛,或出現「滑鼠手」。

OL要在辦公室坐一整天,若坐姿不正確,很易腰痠背痛、「滑鼠手」、「網球肘」。

TOPick脊骨神經科醫生王漢榮了解:何謂錯誤及正確的坐姿,以及紓緩痛症的方法。他指,長期維持錯誤坐姿,輕則引致「寒背」、「高低膊」,較嚴重則引致腰背痛、肩頸痛、坐骨神經痛,手腳麻痺或無力。
常見錯誤坐姿

1. 頭部、肩膀、上身向前傾
  • 長期下去,很易導致腰背痛、肩頸痛。

2. 翹腳、蹲坐、雙腳放在座椅上
  • 長期下去,很易導致脊骨和盆骨傾側、盆骨左右兩邊肌肉不平衡,脊骨的生理弧度也並處於不正常狀態,有機會引致腰背痛、肩頸痛、坐骨神經痛。
  • 甚至因為不平均受壓,壓力加大,導致椎間盆骨凸出,出現腰背痛、雙腳軟弱無力或麻痺等痛症。

3. 操作滑鼠時,手腕拗得太高或太低
  • 有機會引發「滑鼠手」、「網球肘」。患者或會出現手掌疼痛、麻痺或有如被針刺痛等症狀。

4. 坐下後仍將銀包放在褲子後袋
  • 男性情況較普遍,因為他們較常把厚厚的銀包放在褲子後袋。長時間坐著,很易傷及部分肌肉,甚至盆骨移位。患者初期或感到臀部腫痛、麻痺,並導致小腿麻痺。


 錯誤坐姿:頭部、肩膀、上身向前傾,易導致腰背痛、肩頸痛。(陳智良攝)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是全身最大最長的一條神經,經腰和臀部延伸至下肢,由「腰椎」第4神經根(L45)到「薦椎」第3神經根(S123)組成。

「坐骨神經痛」即坐骨神經受損而產生痛症,患者會感到腰背痛、臀部疼痛,引致大腿、小腿麻痺或痠軟。

患者除了接受醫生治療,也要改善自己的姿勢,否則會延長病情。王醫生表示,過往自己的病例中,有嚴重患者需要治療36個月不等。

滑鼠手(手腕管道綜合症)

腕管是由腕骨、腕橫韌帶組成的通道,管內含有多個手部腱肉及正中神經線。手腕中間有「正中神經線」,負責控制手掌及手指。

若腕管通道內的正中神經線受擠壓患者會出現手掌或手指疼痛、麻痺、刺痛,手部肌肉痠痛無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無力握筆或握筷子。

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手肘長期過度用力或向後拗,致筋膜發炎。手肘或前臂會感到疼痛,當扭毛巾、開門或提取重物時會感到痛楚。痛楚或導致患者無法手握筷子、湯匙,因而影響日常生活。


 正確坐姿:臀部及腰背盡量緊貼椅背,弧度呈90110度。(陳智良攝)

辦公室正確坐姿
  • 操作電腦時,最重要按用家的身形調校鍵盤、座椅、電腦螢幕的高度,勿太高或太低。
  • 臀部及腰背盡量緊貼椅背,臀部與腰背弧度呈90110度。
  • 膝蓋彎度呈90110度,腳板要貼著地板。
  • 放鬆肩膀,肩膀與手肘呈90110度,手腕伸直。
  • 視線應與電腦螢幕呈水平線,能直視螢幕中心,避免仰望底俯視螢幕。
  • 操作滑鼠時,手腕伸直,手肘與肩膀呈90110度。建議用滑鼠墊墊著手腕,以致手腕能伸直,避免拗得過高或過低。


簡易紓緩方法(可於休息、午飯時進行)

 紓緩滑鼠手、網球肘:伸直手臂,手肘伸直,手掌向下,手掌向自己。(陳智良攝)

【適合滑鼠手、網球肘患者】
  • (若患處在右手)伸直右手手臂,手肘伸直,手指向下(或向上),手掌向著自己/(手掌向外)
  • 左手輕力按著右手手背/手掌
  • 當感到手臂有拉扯感覺時,維持動作10
  • 然後換另一隻手,重覆以上步驟

 紓緩滑鼠手、網球肘:伸直手臂,手肘伸直,手掌向上,手掌向外。(陳智良攝)

【適合坐骨神經痛患者】


方法一
  • (若右邊身疼痛)坐在椅子,提起右腳,右腳放在左腳膝蓋上,呈「4」字。
  • 右手按在右腳膝蓋上,左手放在右腳小腿(近腳踝)位置,以固定姿勢。
  • 挺直腰背,上身慢慢向前傾,腰背繼續挺直。
  • 漸漸地會感到臀部、大腿的肌肉有被拉扯的感覺,維持10
  • 可換另一隻腳,重覆以上步驟


 坐在椅子上,紓緩坐骨神經痛的方法。(陳智良攝)

方法二

  • (若右邊身疼痛)躺在瑜伽蓆上,腰背貼著地板,豎起左腳,腳板貼地,膝蓋彎曲。
  • 右腳翹起,腳踝放在左腳大腿上,
  • 左手放在右巾小腿內側,會感覺到臀部肌肉拉扯,維持10
  • 可換另一隻腳,重覆以上步驟


 躺在瑜伽蓆上,紓緩坐骨神經痛的方法。(陳智良攝)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大公報【預防媽媽手】

大公報  18.09.2017


預防媽媽手



新手媽媽對自己的寶寶一定「抱不離手」,過了一段時間,媽媽手掌靠近大拇指的地方就會隱隱作痛。同時,隨着寶寶體重增加,她們的症狀也將從單純的隱隱作痛變成明顯腫脹,只要稍微一使力就痛得厲害。此時,媽媽只要張手抱寶寶,拇指與腕部一一承受重量,疼痛更是加劇,甚至痛徹心扉。這就是大家俗稱的「媽媽手」。

    媽媽手屬於累積性的傷害病變,剛開始只會有微微的腫脹、緊繃,疼痛的感覺多半只會出現在拇指用力時。如果輕忽不去理會,媽媽沒有改變姿勢或是讓手腕有充分的休息,疼痛感就會越來越明顯。接不來,大拇指可能開始使不上力,或者是一使力就疼痛難耐,連再簡單不過的擰毛巾、寫字等動作,都做不到。

    脊骨神經科醫生王漢榮受訪時表示,形成媽媽手是因寶寶體形比較細小,新手父母抱寶寶時大約在大拇指外側接近手腕的地方過度用力,令手指向內屈曲,連帶手腕部分亦會產生疼痛。其中餵母乳的媽媽在餵哺、替寶寶洗澡時,都是過度使用雙手,此時可能會導致筋膜炎。大部分患者同時患有其他疼痛,如頸肩痛、腰背痛等。始終照顧寶寶,手抱、低頭餵奶、彎腰換尿片等這些都是重複性動作,長時間會令頸腰椎勞損,不少新手媽媽患有媽媽手的同時,也可能同時患有其他痛症。

    王醫生指出,要預防媽媽手,方法包括:一、勤做拉筋運動,二、姿勢正確免令手腕屈曲,三、強化肌肉運動。若已有筋膜炎的患者,則可以試用冰敷減輕痛楚。假使情況嚴重,那就要接受檢查,了解程度的輕重以及發病主要原因。症狀嚴重便要採用衝擊波、超聲波,改善姿勢以及一些運動治療。他明白新手父母對寶寶的照顧無微不至,惟湊寶寶的相關姿勢動作,必須正確。

  他提示新手媽媽不要過度使用一隻手,定時更換另一隻手達到平衡,還要做到抱寶寶一段時間,便將寶寶放落嬰兒床,讓雙手得到充分休息以及做下拉筋動作,那對預防媽媽手大有幫助。

    記者亦訪問曾患有媽媽手的媽媽,她表示,初時不覺有不適,約三個月左右開始手麻、無力,有時甚至會麻到連一張紙巾都拿不起來,手部還會出現局部的腫脹、疼痛。醫生說她患上筋膜炎,花了一段時間才治好,但她自覺錯過了照顧寶寶的黃金時間,又言身邊有很多朋友都受過媽媽手的困擾。

    根據調查,媽媽手不是新手媽媽的專利,只要是長期且大量運用到大拇指工作的人,都可能出現相關症狀,最常見的是從事洗碗、打掃等工作的人、美容從業人員、電腦打字員或收銀員等,都是媽媽手的高危群。

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預防滑鼠手小貼士

1. 盡量避免手腕反覆彎曲的動作,或是減少其使用頻率,例如打電腦、切菜、炒菜等等;若是因工作關係必須做反覆手腕的動作,應該每隔30分鐘至一個小時,就要讓手腕放鬆、休息一下。
2.  盡量避免長時間處於固定姿勢。工作時,應定時起身活動,做些放鬆手指、肢體的動作。

3.  長期使用電腦的人要注意:
n   使用電腦時,應注意自己手掌的舒適性,可以採用可升高的坐椅。把鍵盤和滑鼠都放到桌面上,將坐椅升高,相對地桌面的高度就會降低,從而縮短了身體和桌面之間的距離。
n   使用腕部墊軟墊,使掌腕部放鬆,避免過度緊張。
n   多加休息,使用滑鼠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就要放鬆、活動一下手腕。
n   如果發現用完電腦後發現手指感到僵硬不適、手腕疼痛,及時找脊骨神經科醫生,並接受冶療。


王漢榮註冊脊醫 ( Dr. Keith Wong Hon Wing ) ,  Registered Chiropractor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脊醫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滑鼠手的病徽

1.  初期時患者的手部,包括手腕、拇指、食指、中指及半邊無名指有麻痺和刺痛的感覺。疼痛的症狀會在夜間或清晨時加劇,患者常因手麻痛而被弄醒。

2.  中期時則會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和麻痺等症狀,
手指關節變得不靈活和無力,且如扣釦子、握筆寫字等細微動作都會出現障礙。麻痺、疼痛的症狀會延伸至手肘或肩部。

3.  到了後期,上述部位的感覺會漸漸减弱或消失,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手部肌肉委縮。

滑鼠手治療方法
l   脊科治療 : 用一些特別的矯正器及特別的手法矯正輕度錯位的頸脊關節,及用最新的3D牽引床來 減低神經線受壓的機會。
l   脊科物理治療 : 運用一些特別的理療器如肌肉電療, 超聲波等。
l   ART深層肌肉療法 : 用特別的手法把一些因為過度勞損的深層肌肉膜拉鬆。
l   運動治療 : 一些針對頸部肌肉的治療運動,減少復發的機會。

王漢榮註冊脊醫 ( Dr. Keith Wong Hon Wing ) ,  Registered Chiropractor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脊醫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手腕管道綜合症(滑鼠手)


腕管是由腕骨、腕橫韌帶組成的通道。管內含有多個手部腱肉及正中神經線,當腕管通道中的正中神經線被擠壓時,患者的手掌或手指會有疼痛、麻痺、手指關節不靈活的感覺,這就是「手腕管道綜合症」。它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通常患有此痛症的人士是需要長期使用電腦和操作滑鼠的,因此又稱為「滑鼠手」。此痛症的病人以女性居多,是由於女性的手腕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經更容易受到壓迫所致。

較易患上滑鼠手的高危人士:
1.    因長期日常生活姿勢不正確,而令頸椎骨移位, 令並周邊的神經線受壓

2.    外來衝擊性或撞擊性傷害, 如車禍受傷, 運動受傷等
3.    年紀大及頸椎退化

滑鼠手的成因:
正中神經是主要控管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的感覺神經。手部的正中神經是位於手腕內,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組成的「腕官」,當手腕內的正中神經受到外來壓迫時,就可能出現「滑鼠手」的症狀。

王漢榮註冊脊醫 ( Dr. Keith Wong Hon Wing ) ,  Registered Chiropractor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脊醫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