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商報【滑步車訓練幼童平衡添自信】

商報 16-12-2016

滑步車訓練幼童平衡添自信

歐美盛行多年的幼童滑步車Balance Bike(平衡車),近年在港非常流行,不少父母也會選購給幼童學習玩耍。其實,這款平衡車與單車外形相若,只是沒有腳踏及輔助輪,但對幼兒成長卻有莫大好處。香港註冊脊醫王漢榮表示,滑步車可以訓練幼童平衡及建立自信,讓家長可安心地讓他們使用,不過他提醒幼童應穿著運動鞋練習滑步車,以免弄傷腳掌。

相信不少家長首次接觸滑步車時,也會有一些疑問──可是只要把家中的單車腳踏及輔助輪拆掉,即可成為一部滑步車? 對此,王漢榮直言:「絕對不能這樣做,因滑步車的車身設計較低、輪胎較大,讓孩童在滑行的過程中較易控制滑步車。相反,單車重心高,車身多為金屬製造,孩童很難掌握控制,如翻車時單車重量更容易弄傷孩童。」除車身設計及重量外,他透露滑步車的其他優點還有坐墊、手把高度調節彈性較高,讓年齡稍細的孩童也可以雙腳踏地,身體重心不用只靠向其中一邊以平衡身體,藉此養成正確的騎車姿勢。
孩童在學習控制滑步車時,須做足安全措施,包括:戴上頭盔、護踭及護膝等等。


車身重心低較易掌控

至於多大的孩童才可以接觸滑步車及對成長有何幫助?王漢榮表示,2歲的孩童可以開始學習滑步車:「學習控制滑步車可幫助孩童練習平衡,因採用低重心設計,滑步車較容易掌控,可隨時用腳部調整速度,容易讓孩童建立自信。對家長而言,因滑步車的速度是由孩童自行掌握,家長不用經常扶著自行車後座協助車子平衡,從而減低彎腰的機會,減少脊骨錯位、勞損、受壓、椎間盤突出等引致的痛症。」

佩戴安全裝備免受傷

由於所有運動都有一定危險性,在孩童學習滑步車時,家長又應注意什麼事項?王漢榮直言幼童須穿著安全裝備:「充足的安全裝備如:頭盔、護膝、護肘及球鞋等,以防止受傷。而市面上有針對寶寶或各年齡孩童所需要的頭盔、護膝、護肘等護具。同時須避免穿著涼鞋或拖鞋,全因這類鞋款的保護性不夠強,孩童用腳部控制滑步車時有機會令腳掌受傷,所以必須穿著運動鞋。」最後,他建議家長應挑選比較空曠的場地讓幼童練習滑步車,但切忌在又長又斜的路面練習,避免他們失控跌倒,減低撞傷關節或扭傷的機會。

多鼓勵孩童克服困難

根據臨床心理學碩士陳栢欣指出,滑步車對於孩童的身心具正面影響,因為孩童有感成功地騎著滑步車行走,從而建立他們的成就感,並培養獨立性。家長的鼓勵也有助孩童建立自信心,讓他們更能克服困難。

選擇滑步車應注意事項

有手煞車: 小孩可訓練用手減慢滑步車速度,避免因高速而對腳部著地產生傷害,例如扭傷。
有腳踏板: 可以讓雙腳放上滑步車,讓孩童隨滑步車滑行,從而訓練平衡感。
坐墊及手把: 坐墊不宜過硬,但要較窄,具有弧度,也可調校高度,尤其是坐墊後端,因為幼童在滑步時,通常大腿都會擺到後方。同時,應有防滑離坐墊設計,避免控制力較弱的孩童,因肌肉運用得不太恰當而不小心從坐墊上掉下來。手把可以訓練孩童的手部肌肉協調,讓他們過渡到騎自行車時更能得心應手。
物料(鋁/合金):可減低滑步車重量,較適合年齡小的孩童,讓他們容易掌握及適應滑步車。

兒童單車須配扶手棍

滑步車除對孩童有良好的訓練外,也能避免父母因輔助小朋友踏車而令腰背受傷,全因孩童在學習單車時,很易不小心失去平衡時,家長往往須彎腰扶持,這特發性的事件,容易令家長腰背受傷。王漢榮呼籲家長應購買有扶手棍的兒童單車,孩童在踏單車時,家長只要保持腰部挺直,用手控制扶手棍幫助孩童平衡,即可減少受傷機會。


孩童踏單車時,家長因經常須彎腰輔助,容易導致腰背受傷,因此購買有扶手棍的兒童單車,便可減少受傷的機會。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你坐得正確嗎?】

很多人常常都說自己久坐後會出現肩頸痛,腰酸背痛等情況,有沒有想過是坐姿出現了問題? 現代人的生活中,一天中有超過一半以上時間都要坐著,使用電腦、閱讀、看電視等等,都會於坐著中渡過,錯誤的姿勢會令脊椎產生許多負面影響。

「錯誤坐姿會增加脊椎壓力」
相信大部分都市人一踏進家門後,便會攤坐於沙發上以舒緩一天的疲勞。有時候更會左倚右靠,此時令頸椎及腰椎壓力大增,如發育中的孩童經常攤坐,更有機會引致脊椎側彎。




於辦公室時對著電腦工作時,大多上班族很自然上身會向前傾,特別是頸部前傾,這對頸椎會帶來負荷,「頸伸前一吋,頸椎會多承受10磅」,長時間前傾有機會加速頸椎退化。

至於不靠著椅背挺直腰部坐,又是否對我們的脊椎最好呢? 其實不是,這令背部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反而増加了脊椎的壓力。

「正確坐姿」
將自己的腰背及臀部完全地靠於椅背上,有需要亦可加腰墊以維持腰椎弧度。腳部貼於地面,或者在腳下放小椅子墊著防止吊腳,同時盡量把椅子靠近書桌,避免身體向前傾。

除了注意自己要坐得正確,也要避免久坐,每隔20-30分鐘便要站起來走動一下,以伸展肌肉及脊椎,以減輕它們所承受的壓力。


王漢榮註冊脊醫 ( Dr. Keith Wong Hon Wing ) ,  Registered Chiropractor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脊醫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大公報【孩子學跆拳道-防受傷錦囊】


大公報 21-11-2016

孩子學跆拳道-防受傷錦囊

怎樣才能擁有健康?都是老生常談,最重要的是有充足睡眠、飲食均衡以及運動。三樣之中,除非是運動愛好者,否則大多數人難以持之以恆地做運動。不過,若小朋友從小接觸某一種運動,它就有機會成為他們的興趣,甚至向更大的目標進發。今期訪問物理治療師伍潔珩,她本身是跆拳道黑帶二段高手,這個興趣就是她由小時開始培養。父母希望子女贏在起跑線,原來跆拳道也可在孩子三、四歲時開始練習。
兒童要贏在起跑線,需要有健康的體魄,可是小小年紀要練踢腿、揮拳,恐防有機會受傷,那麼該如何治理因學跆拳道而受傷的孩童?物理治療師伍潔珩說:「孩童做任何運動,都能強身健體,練跆拳道亦然。跆拳道主要訓練孩童的平衡力和心肺功能。這項運動主攻踢腿,但已可帶動全身運動,例如手揮拳、跳躍等,這樣可加強孩童全身的協調以及平衡力,有助孩童的體格發展,並鍛煉心肺功能。即使訓練時他們有瘀傷腫痛,家長毋須太緊張,受傷後首四十八小時可先以冰敷止痛,及後再用熱敷以加促血液循環,幫助受傷組織痊愈。如傷勢持續一星期或以上都未痊愈,就一定要帶孩子看醫生,因有可能是骨折或出現更嚴重的情況。」

腳腕最易受傷

學習跆拳道約十年的她指出,跆拳道亦可訓練人的爆發力及柔軟度,因為跆拳道講求肌肉速度以及力量。她更認為因跆拳道有進級制,學員須透過考核以考獲更高一級色帶級數,此舉能增強孩童的主動性和自信心。再者,孩童少有參與成人搏擊比賽,受傷機會較微。
伍潔珩指,兒童若有動作協調障礙,跆拳道應可幫到他們。
她續說:「根據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的研究指出,兒童學了跆拳道三個月,平衡力會改善約七成。不過學跆拳道之前,先要了解容易受傷的身體部位,準備好手腳護具。尤其是腳腕,因踢腿、踢靶、踢木等動作,都須以單腳站立,並常扭動以及旋轉腳腕,這樣會令全身力量聚於腳腕,大大提升受傷機會。」
訪問到此,最奇怪的是,這黑帶高手伍潔珩為何不去做跆拳道教練而做物理治療師?伍潔珩笑笑說:「當年我師傅受傷,令椎間盤突出壓着神經線,師傅落地步行十分鐘就不能再行而跪下來,見師傅辛苦,自己就想,如果我是物理治療師,就可減輕師傅之痛。脊醫和物理治療師是兩種不同的治療,兩者各有好處。脊醫針對病者脊骨問題作出治療,物理治療師則針對病者肌肉作出治療,互相配合。我也會根據病者的情況,教他們回家做一些合適的運動。身體有毛病,徵狀通常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治療後,約一至兩星期就可減輕痛楚,但要真正及全面地治愈患處,則可能要花長時間。」

都市人多痛症

談及來求診的個案,伍潔珩指出多數是都市病,所謂都市病,便是打電腦、玩手機,加上坐姿不正確,長期如此,人便會肩頸痠痛。
「都市人離不開電腦和手機,由於脊骨和肌肉緊緊相連,其中一樣出現問題,會令各樣痛症陸續產生,如肩頸痛、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寒背、骨刺、頭痛、肩周炎等等。許多人以為坐骨神經痛是一種病,其實並不是。物理治療師會為病者作相應的肌肉治療,指導他們正確的坐姿。」伍潔珩說。


問到中國的推拿、針灸,和物理治療有何不同?她說:「以我了解,三種治療的理論不同,各有好處,而物理治療是針對性治療,以物理性方式為病者減輕痛楚。」



物理治療師伍潔珩本身是跆拳道黑帶二段高手。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大公報【慎防不良姿勢損脊椎】

大公報 14-11-2016

慎防不良姿勢損脊椎

近年,香港政府一直倡導市民要養成運動的習慣,以保持身體健康。但香港生活節奏急促,是「都市病」的高發地區,而脊椎疾病就屬於都市常見病之一。今期主題,我們邀請脊醫王漢榮為讀者講解脊椎的重要性。
脊椎是維持人體活動的最重要部位。脊椎內部有主要的神經線,傳遞腦部信息以控制肢體的活動。而脊椎受損將會帶來不可以預估的後果,而治療過程視嚴重情況而定,快慢不一致,但不能一概而論。脊骨錯位則不需長時間治療,患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姿勢,就能減低患上脊骨錯位機會。
很多人以為痛症及麻痺是因為骨刺產生,但其實是因脊骨錯位而引起的痛症例如手痛、麻痺的機會大很多。很多人對此都有誤解,當有以上徵狀出現時,應盡快找醫生或脊醫檢查。

掌管人的肢體活動

我們常在新聞中看到一些交通意外中的駕駛者或乘客,因車禍導致半身乃至全身癱瘓,當中大多因脊椎受傷引致;脊椎致癱的個案中,最為著名的是前中國隊體操運動員桑蘭在訓練時受傷,因頸椎骨折導致胸部以下高位截癱。
人的脊椎,自出生後至十六、十七歲左右,視乎性別、各人身體狀況而生長完成。而人的骨質密度大多到二十五歲至三十歲達到峰值,大約到四十歲左右便會逐步流失。對於嬰幼兒的脊椎保護,在他們每一個成長階段的過程裏,應順應其自然生長規律,不可過急鍛煉嬰兒坐立、行走等,因操之過急會影響脊椎的後期生長。為了保護脊椎的健康,除了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外,還需加強運動;而在長期維持一種姿勢後,應做一些簡單的放鬆活動,以及每三十分鐘注意調整姿勢。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離不開電腦以及手提電話等,長期維持不良的閱讀姿勢,會增加脊椎的壓力,引起肩頸膊痛。正確的頸椎位置,從側面看,上半身耳珠、肩膊、盆骨位應成一直線。

運動有利脊椎健康

大家在新聞中時有見到,有人因運動而使脊椎受傷的例子,王漢榮說:「一般來說,因運動而令脊椎損傷的機會大大不及因運動不足造成的損傷,但骨質疏鬆者要小心,運動過於劇烈有可能會導致骨裂等情況出現。」同時,他表示:「每天運動是必須的,如每天至少行走一萬步,這是一天的基礎運動量。」在多項運動中,游泳是對脊椎最佳的運動,同時亦會增加自身的肺活量。但王漢榮提醒:「游泳對骨質疏鬆者並不是最好的,最好應多增加負重類的運動例如步行,以增加脊椎附近肌肉群的強度,從而保護疏鬆的骨骼。」
長期坐姿不正確,易導致腰椎勞損,大多會引起脊骨錯位以及腰間盤突出,產生痛症,影響人們的日常活動。若產生此類情況,患者須先由醫生或脊醫診斷,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姿勢。
脊椎疾病除腰間盤突出外,另一種被人熟知的脊椎疾病是骨刺。對於骨刺,大多數人存在誤解,以為非常可怕。王漢榮解釋:「骨刺又名骨質增生,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人都會產生骨刺。一般來說,骨刺並不會引發痛症,但需注意的是當骨刺壓迫到附近神經線,才有痛症產生,從而影響日常的活動,這種情況下,患者就需接受治療。」

頸椎放鬆動作

(圖一)保持胸部挺直,雙肩放鬆,低頭,用手把頸部向下緩慢拉,保持十五秒,然後慢慢抬頭。動作重複四次。

(圖二)保持胸部挺直,雙肩放鬆,頭部向左側傾,左手把頭部向左緩慢拉伸,保持十五秒,然後慢慢恢復。左右交替,每個動作重複四次。

腰椎放鬆動作



(圖三)在瑜伽墊上,雙膝跪地,雙掌著地,抬頭望向前方,右手與左腿慢慢抬起,直至手、手臂、脊椎、腿維持一條直線,保持十五秒,後慢慢恢復雙膝跪地,雙掌著地,抬頭望向前方的姿勢,然後替換成左手右腿鍛煉。此動作每一邊重複四次。

(圖四)平躺於瑜伽墊上,雙膝彎曲雙腳著地,雙臂緊貼瑜伽墊,腰部緩緩抬起,使背部、腰部、瑜伽墊形成三角形,保持十五秒,後慢慢放鬆恢復。動作重複四次。

(圖五)平躺於瑜伽墊上,左腿抬起屈膝,雙手抱膝,把膝部盡量拉近軀體,保持十五秒,後慢慢恢復平躺姿勢,換右腿重複同樣動作。動作重複四次。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商報【兒童運動創傷護理勿忽視】

商報 04-11-2016

兒童運動創傷護理勿忽視

在一般大眾印象中,接受物理療法的以成年人居多,但其實相比起成年人,兒童活動量最大、自控能力低,更容易在運動時受傷。據物理治療師伍潔珩透露,孩子處於生長發育期,器官各方面還沒有成熟,如肌肉疲勞損傷,容易留下運動創傷後遺症,所以不少家長在小朋友因運動意外受傷後,多會找物理治療師幫忙放鬆肌肉,改善關節緊繃、肌肉萎縮情況,有助預防將來舊患復發的機會。
近年不少家長為了增加小朋友進入名校的本錢,均會讓小朋友最少有「一文一武」傍身,文方面多會揀鋼琴、繪畫,而武方面首選足球、籃球或功夫,當中跆拳道是近年大熱項目之一,只是小朋友進行如武術、欖球等埋身的運動時,往往容易產生運動創傷,輕則瘀傷,重則骨折。伍潔珩表示以跆拳道為例,有很多踢腿動作,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關節中的軟骨還沒有完全長成,長時間過度磨損膝蓋軟骨,日後容易形成關節炎,而且小童比成年人更容易骨折:「見過一位小朋友忘記握拳,手指叉開,當別人一腳踢過去時,造成手指脱臼。其實,當完成踢腿動作後,腳一落地便須配合走位,轉移重心,若一個動作配合不好,腳踝也是很容易受傷的。」

視患處選擇冰敷或熱敷

作為父母都不甚熟悉傷後護理的知識,當孩子不幸受傷,又應如何處理?伍潔珩建議當小朋友受到急性運動傷害後,須立刻採取護理措施,因為此時肌肉或是韌帶剛剛受到劇烈衝擊,可能引致撕裂、挫傷,並伴隨着微血管出血、發炎等症狀:「這時患者需要冰敷來抑制出血及發炎的情況,若用熱敷及局部按摩則會弄巧成拙,不僅不能減輕疼痛,而且還會由於血管擴張及組織進一步受破壞,便加重了受傷部位的疼痛及腫脹。所以受傷後,大家應立即進行冰敷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及局部腫脹,從而減輕疼痛。」至於冰敷階段時間的長短,須看傷勢的嚴重性而定,她表示一般會根據經驗:「前三天冰敷、三天後便熱敷,但須在36小時後檢查受傷位置,若是患部仍持續腫脹,便須繼續進行冰敷;若患部沒有發熱,便可進行熱敷,幫助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癒合。」

運動前須熱身20分鐘

其實不論是小朋友或是成年人,在進行任何運動練習時,伍潔珩忠告必須進行20分鐘的熱身運動,軟化肌肉,放鬆關節,進行訓練時,需按照教練指導的正確姿勢練習,以防止受傷。而兒童在運動時,穿戴護具是較好的自我保護措施,例如護胸、護腿、護襠、護頭等。

習跆拳道練肌肉力量

於小學五年級開始學習跆拳道的伍潔珩,曾進入港隊及考獲跆拳道教練牌照。她表示跆拳道可作為一種鍛煉身體的運動:「跆拳道初學者的基本動作相對比較簡單,一般3至4歲便可以開始學習,全因這個年齡的孩子,一般具備了基本的溝通、接受和模仿能力。練跆拳道的好處,就是鍛煉小朋友的身體及專注力,例如各種踢腿、拉伸及配合的手臂動作,可以鍛煉他們的肌肉力量,藉此提高肌腱、韌帶和肌肉的彈性,從而讓孩子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心肺功能也得到很好的鍛煉。」

動作協調障礙兒治療有法

伍潔珩表示跆拳道除可鍛煉身體外,也是一種物理治療方法,有助治療動作協調障礙的兒童。「人體任何一個微小動作,都需要不同肌肉的協調配合來完成,約八成動作協調障礙患者會出現身體平衡困難,造成肌肉發展受阻,跌倒的風險也相對較高;由於患者肌肉發育過程比同年齡之學童落後,容易產生挫敗感及自信心低落。」她又指出,根據香港理工大學康復醫療科學系全球首次發現,患上動作協調障礙的兒童,在接受跆拳道訓練三個月後,成功改善平衡能力,耳水平衡功能也比訓練前進步七成多,所以她建議患者6歲起接受物理治療,同時選擇跆拳道作為課外活動,令患者減少抗拒運動之心理反應,效果會更佳。

熱身三式


1. 向後拉伸四頭肌,左右腳互換做。
2. 弓字步拉伸小腿肌,注意腰要挺直,左右腳互換做,如平衡力不足者,可以扶腰進行練習。
3. 拉伸腰部動作,注意手要挺直。

2016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四個關於五十肩的小運動】


繼上一篇【你不得不知的五十肩三大謬誤】,讓大家對五十肩有初步的認識及測試過自己有沒有五十肩了。五十肩成因有很多,不良姿勢或慣性使用手臂某肌肉,很可能提高患上五十肩風險。今次教大家以下四個適合五十肩人士做的動作,大家在家可以輕鬆做啊!

動作一: 取一條毛巾,左手握著毛巾上端,右手放於背後,握著毛巾下端,左手向上抬,重覆數次

動作二右手橫放胸前,左手壓住右手上臂,右手手臂盡量往左側伸展,維持約10-15秒,兩邊各做3-5次。

動作三: 躺著,用一手輔助,將另一隻手慢慢抬高,維持約10-15秒,兩邊各做3-5次。

動作四: 躺著,上臂緊身體,下臂外旋運動,維持約10-15秒,兩邊各做3-5次。

王漢榮註冊脊醫 ( Dr. Keith Wong Hon Wing ) ,  Registered Chiropractor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脊醫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13日 星期四

【低頭一族你要知】

【低頭一族你要知】


現今科技發達,大多都市人身上都會手持一部智能手機,而我們乘搭交通工具時都不時見到「低頭族」充斥整個車廂。

長時間盯著手機固然對眼睛造成傷害,而長時間低頭維持不正確姿勢,其實會對頸椎造成極大損害,容易導致脊骨錯位出現,同時令頸部肌肉繃緊,日積月累下身體便會出現問題。

脊椎

                                  當頭部傾前或向下垂時,會增加脊椎及肌肉的壓力。



頭部向著正前方,手機螢最好與眼睛平排。


記住以下3個簡單方法,讓自己在使用智能產的同時,都能夠維持健康的脊椎。

1.      不時緩慢地向左右兩邊轉動頭部,以伸展頸部肌肉

2.      當使用智能手機超過10分鐘時,可把手放在下巴並將下巴輕輕向後推,直望前方,下巴收緊,以收復頸椎弧度,改善後頸肩肌肉過緊的情況。重複數次,每次維持15秒。

3.      最重要的是,每次用智能產品時,謹記要保持正確姿勢,預防勝於治療!



王漢榮註冊脊醫 ( Dr. Keith Wong Hon Wing ) ,  Registered Chiropractor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脊醫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你不得不知的五十肩三大謬誤

【五十肩3大謬誤】


五十肩簡介

五十肩又名肩周炎,正式學名是粘連性關節囊炎。確實的成因其實至今也不能肯定,但主要是因爲肩膊關節囊和肩膊裏其他的軟組織發炎和增厚,繼而令患者的肩膊在活動時特別疼痛,肩膊關節活動幅度亦會受到限制。坊間對於五十肩有不少的疑惑及誤解,現在就為大家一一解答吧。

1)    快要活到50歲就會有五十肩嗎?

不是,其實不一定50歲才會有五十肩的,任何年齡人士也會有機會患上! 但當然,隨著年紀增長,患上五十肩的機會也會相對提高。普遍來說,以下類別人士患上五十肩的風險比較高:

  • 女性患上的機會比男性高
  • 肩膊曾經受傷的人士,如: 肩膊肌肉拉傷、骨折、曾中風而影響肩膊活動能力、曾經接受肩膊的手術等等
  • 患有糖尿病、甲狀腺問題、心臟病、肺結核或柏金遜症人士


2) 有肩膊痛等於是五十肩?

不一定,因爲肩膊痛有不同原因所造成,因此不要認為自己快到五十歲,又有肩膊痛人士就有五十肩!另外,雖然五十肩會影響肩膊活動能力,可是肩膊活動能力受限制也未必是有五十肩。以下是一個五十肩的基本小測試,大家可以依著以下圖片進行測試。

***做測試前有以下幾點要注意的***
  • 肩膊痛人士做以下測試時有機會會引發痛楚,所以要量力而為。
  • 因每個人的肩膊活動幅度都有不同,以下圖示所提供的肩膊活動幅度只作參考。


a)挺直站立,兩手放鬆垂在身體兩旁。將兩手的大姆指指向正前方,保持手肘伸直,兩手沿著姆指指的方向慢慢向上舉起(正常大概可以舉到耳邊約160-180度)。

 
b)  挺直站立,兩手放鬆垂在身體兩旁。兩手手心向前,保持手肘伸直,將兩手從左右兩旁向上舉起(正常大概可以舉到耳邊約170-180度)。

c)挺直站立,握拳,將手肘向前屈曲成90度角。保持手肘貼近腰部,將兩手向外移動 (正常大概約80-100度)。
d)挺直站立,將手背放在背部後面,盡量向上移動 (正常手背可以放在上背部)。

結果:若患有五十肩人士,在進行以上四個動作時,肩膊活動幅度都應該會有減少以及疼痛。在四個動作中,活動幅度最受影響的動作應會是c, 其次是bd。而相對來說,動作a應該是最不受影響的。因肩膊限制的幅度是有特定的規律,不能因單一動作有所限制而認為自己患上五十肩,所以應該要完成四個動作來作比較。

**若測試後符合以上結果,只能代表你有很大機會患上五十肩,並不能完全確認,所以應向相關專業人士作詳細檢查和診斷。


3) 做五十肩的拉展運動時,做得越痛代表效果會更好嗎?

不是,做拉展運動時,做得越痛並不代表越好,有時候更會有反效果。若做運動時太痛,會加劇肩膊痛楚,痛楚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令患者避免再做拉展運動,對病情幫助的效果反而會更差。所以做拉展運動時,只需要感覺到拉扯的感覺和輕微的不適就可以了。另外,只要持之以恆的去做拉展運動,必定有對病情有明顯的進步!


王漢榮註冊脊醫 ( Dr. Keith Wong Hon Wing ) ,  Registered Chiropractor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自己的脊醫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

晴報【衝浪傷脊腰背痛 夏日求診升1成】

晴報 05-09-2016

衝浪傷脊腰背痛 夏日求診升1成

不少人在夏天大玩水上運動,有脊醫表示,涉及水上運動的求診較平時多逾1成,多數是衝浪及滑水導致頸椎或腰椎錯位、椎間盤突出等,部分患者初時未有為意,延誤治療致病情加劇,日後再運動時更易受傷。 30歲的陳先生(化名)這個夏天愛上了衝浪,但每次衝浪後都會覺得腰痠背痛,他以為是平時少運動所致,沒有理會,不過玩了幾次之後,腰痛愈來愈嚴重,更出現腳痹,求診後才發現患有椎間盤突出。

熱身不足 跌入水弄傷

香港註冊脊醫王漢榮表示,暑假期間涉及水上運動的求診較平時多10%至15%,患者多是因為衝浪、滑水等水上運動前未有熱身,加上做跳躍、轉身等動作時容易跌入水中,令頸膊、腰部等關節受撞擊,導致頸椎或腰椎錯位、以及椎間盤突出。 王漢榮續指:「部分患者玩完後覺得有腰痠背痛,未必想到是受傷,或者以為是小事,但過幾天有機會出現手腳麻痹,甚至無法起床。」 他說,若患者不進行治療,下次再現水上運動時會更易受傷,即使短期內不會再玩,亦有機會令腰痛等徵狀愈來愈嚴重,「例如開學後要背重書包,加上要長期坐着,如坐姿不正確,患處會愈來愈痛,無法學習。」 王漢榮建議進行水上運動前要熱身,例如做拉筋動作,亦應找教練指導,即使有興趣亦要量力而為,不要玩得太頻密。

強化腰背肌肉運動

1. 雙膝雙手放在地上,雙手向前伸展,雙膝維持90度,肩膀於臀部成斜線,維持15秒,重覆做3次。
2. 側臥,雙膝拍齊伸直,雙手平放於地上,雙手置於身前撐著,維持15秒,兩邊各做3次。

 3. 用左手將頭拉向左邊,同時輕輕將右邊肩膀向下放鬆,維持15秒,兩邊各做10次。



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揀啱裝備 做足準備 享受行山樂趣多】

經濟日報 25-8-2016

揀啱裝備 做足準備 享受行山樂趣多

揹包太重引致肩痛手痺

香港註冊脊醫王漢榮指出,行山引起的肌肉和脊骨問題很多時也與裝備有關,影響到走路的姿勢。例如背負太重可以增加肩頸背負荷,令肌肉緊張和壓迫附近神經,引起肩頸背痛,甚至「駝住背咁行」,令脊骨受壓。

適當裝備減勞損創傷

王漢榮強調,行山裝備不一定貴就好,例如背包最重要是與自己體形相符,並設有胸帶和腰帶,使用時繫上可以幫助均勻負重。放置物件時也要注意,水等重物應放在背包靠近身軀的位置,避免重心被拉後。
至於鞋亦不一定要行山鞋。他指若間中才行一次山,穿一般的波鞋便可以,選擇一些鞋底較厚及坑紋較深的運動鞋可以增加抓地力,減少滑倒或扭傷,若經常行山的人士則宜購買專業的行山鞋。
此外,很多人愛用行山杖幫助,但它不是行山的必需品。王漢榮稱,是否使用行山杖要視乎個人狀況,適當使用可以幫助減省體力,尤其是大腿肌肉較弱的人可用作輔助,而上落路徑時可為身體提供多一個支點卸力,協助身體平衡。

注意步姿 量力而為

雖然行山看似只是走路,但其實與其他運動一樣,也要做足準備。王漢榮提醒市民,除了適當的裝備之外,行山前應該做一些熱身,讓身體進入狀態及減少意外;同時要帶備足夠的水和少許乾糧,補充身體所需;沿途則要注意環境及安全,避免意外發生。
他續稱,市民行山時也要留意步姿,例如應腳踭先落地,然後暢順地轉移重心至腳尖,最後亦最重要是量力而為,開始時宜選擇一些初級易行的路線,途中亦要有休息時間,避免身體過勞而影響姿勢和容易引起意外或創傷。

紓緩運動減行山不適

行山可以看到在市區見不到的美景,也有助舒展平日少動的身體,更是一班朋友或一家老少相聚的有益活動。脊醫王漢榮表示,數小時的行山旅行,全身肌肉「用咗好多力」,故會變得繃緊,所以要做一些適當的舒展運動幫助放鬆肌肉。而熱敷也有幫助,加上適當的休息,簡單的肌肉疲勞引起的疼痛不適大都可以解決,但若痛楚持續就最好求醫檢查清楚。

作用:伸展小腿肌肉
動作: 雙手扶牆或大樹作支撐,左腳踏前並向前屈曲膝蓋,右腳向後伸直,維持10秒,然後換另一邊腳進行。左右腳各做5次。



作用: 鬆弛大腿前面的四頭肌
動作: 一手扶著欄杆或牆壁作支撐,左手將右腳拉向臀部,另一隻腳保持穩定,維持10秒,然後換另一邊腳進行左右腳各做5次。


作用: 紓緩肩頸緊張
動作: 頭部在正中,然後用手將頭慢慢拉向左邊,同時間輕輕將右邊肩膊向下放鬆,維持15-20秒,重複做10次。然後轉另一邊重複進行。

作用: 增加足跟肌腱的柔軟度
動作: 平坐,然後盡量用力將足部背屈,大腿肌肉用力,維持姿勢10秒後放鬆,然後換另一隻腳。每邊各做5次。

作用: 紓緩腰部肌肉
動作: 仰臥雙手抱膝,用力彎曲下膝,將雙腳膝蓋彎曲靠近胸口,維持12-15秒,重複5次。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蘋果日報【毛巾枕緊貼頸椎弧度 有助紓緩痛症】

蘋果日報 19-02-2016

毛巾枕緊貼頸椎弧度 有助紓緩痛症

都市人常用電腦及手機,易出現頸梗膊痛等低頭族典型不適,以為睡一覺可紓緩痛症,醒來卻發現痛楚仍在,連疲勞也沒有消除,問題可能出自枕頭,日本人近年流行將毛巾捲起,墊在頸後當枕頭用,認為能降低頸項椎間盤壓力,消除肩頸僵硬,更對頸椎有矯正作用。本港脊醫則表示,毛巾枕更能貼近使用者頸椎的生理弧度,能讓人躺下時肩頸肌肉完全放鬆,對頸痛患者確為合適,但矯正頸椎則未有醫學證據。
註冊脊醫王漢榮表示,低頭族因為姿勢不正確,肩膀左右肌肉不平衡,長期收緊會出現痛症,加上容易有頸椎錯位等毛病,頭痛、肩頸膀痛直接影響睡眠質素。若用錯枕頭,如枕頭太低太扁,睡覺時肌肉會收緊,可導致頸椎錯位;枕頭太高則睡眠時連胸椎也會提高,睡眠質素同樣受影響。
至於何謂枕頭適當高度,王表示,枕頭用處是承托頸椎,最好要貼合整個頸部的生理弧度,並要視乎個人睡眠姿勢去選擇枕頭,習慣躺臥面朝天的人,枕頭不能太厚,但多數時間側睡者,枕頭就要厚些,若經常轉身,又會躺臥又會側睡,則可選擇左右厚身中間凹下的枕頭,或是波浪型枕頭。不過,不少人根本連瞓枕頭都出錯,頸未有緊貼枕頭,只有頭在枕頭上,不能承托頸椎,若枕頭過厚,本身已是一個低頭動作,睡醒就會頸痛。
日本流行的毛巾枕,製作很方便簡單,只需將大毛巾摺起,從尾端如「蛋卷」般捲起,至拳頭差不多高,即一寸半至兩寸即可,將捲起的部分放在頸部下方,剩餘的部分則攤開放在頭部下方;躺下後,將頸部置於「蛋卷」上,若有不適,可再調整至令自己舒服的高度。王表示,頸痛人士如認為用枕頭無論如何睡也不舒服,可嘗試一下毛巾枕,由於只承托在頸後位置,一定做到緊貼效果,睡時肩頸肌肉亦能完全放鬆,對紓緩痛症有一定功效,不過能矯正頸椎的說法,則未有醫學證據。
不過,王強調要解決低頭族頸痛肩痛,除了用合適的枕頭睡一覺好,平日亦要多鍛鍊肩頸肌肉,以及保持正確姿勢,否則問題仍不會解決。


【健康online】毛巾枕緊貼頸椎弧度有助紓緩痛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60219/54770557